2025年以来,百色市财政局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强化财政支农举措,加大资金使用监管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质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截至4月底,全市财政农林水支出22.22亿元,同比增长13.2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3.73%,投入力度保持总体稳定。
一、聚焦重点任务,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走深走实
多渠道强化巩固衔接工作投入保障,全力服务保障好乡村振兴。截至4月底,全市统筹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30.3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37亿元,支出进度31.4%,持续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重点地区倾斜。督促指导县(市、区)保持中央、自治区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总体稳定,优先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截至2025年4月底,中央、自治区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资金15.8亿元,其中,中央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类项目13.19亿元,占中央下达资金的60.9%;自治区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类项目2.61亿元,占自治区下达资金的52.44%。统筹支持脱贫劳动力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接受技能培训、参与以工代赈等,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截至4月底,全市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超过47.34万人,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二、聚焦关键领域,推动乡村产业平稳发展
促进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积极争取自治区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截至4月底,西林县获得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项目补助资金450万元,支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深入推进金融保险支农,重点推进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强化财政补贴资金筹集、拨付等工作,支持特色农业发展。截至4月底,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支出0.42亿元,保费0.85亿元,涵盖水稻、糖料蔗、芒果、育肥猪、肉牛、肉羊、肉鸡、油茶等领域。充分发挥政府采购作用,依托“832平台”,用好“平台+政府+企业”产销对接模式,推动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升级发展。截至4月底,全市各级预算单位累计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513万元,带动产业发展、农户增收。
三、聚焦短板弱项,推动乡村建设和治理取得成效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支持全生物降解地膜使用推广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支持推进水利基础设施提升。截至4月底,全市积极筹措水利项目建设资金1.67亿元,支持实施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等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落实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政策。截至4月底,全市争取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资金1.48亿元、地方配套奖补资金0.37亿元,实施农村公益事业项目722个,涉及村内道路硬化、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容村貌建设、活动场所和亮化绿化建设等,受益自然村516个17万人,持续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四、聚焦监管职责,推动资金使用质效持续提高
扎实开展衔接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将重点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年度衔接资金项目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对绩效评价好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定期召开全市资金项目调度会、集体约谈会等,听取县(市、区)乡村振兴资金项目进展情况汇报,督促资金及时拨付、按进度支出。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指导各县(市、区)把所有衔接资金100%纳入直达资金管理系统,动态监控衔接资金支出进度和流向,确保资金支出进度达到预期目标。加强对各县(市、区)财政衔接资金预算执行进度和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跟踪调度,每月统计执行进度,对进度滞后的县(市、区)及时督促提醒,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加强督导调研,不定期到各县(市、区)开展调研指导工作,督促县(市、区)资金和项目落到实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